欢迎访问以诚为本赢在诚信9001y官网!
协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资讯
粗行加拿大
发布时间:2016-05-30 11:13 阅读:702次

image.png

  编者按——


  4月27日至5月6日,应全国民办教育协会安排,合肥民办教育协会一行5人与来自北京、广州、深圳、昆明的民办教育界同仁一起共计15人,在全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教育部前基础教育司司长郑增仪的带领下,对加拿大的温哥华、多伦多和渥太华的公立高中教育进行了考察访问。


  皖智教育集团总裁郭祖彬先生在本次出访之列。在为其接风洗尘的晚宴上,我向还一脸疲惫的祖彬校长邀约一篇此行的总结材料。此后不几天,我收到了他的《粗行加拿大》,是以日记呈现,洋洋洒洒一万多字,有事实、有观点,语言诙谐幽默、生动有趣,读起来如身临其境一般。为祖彬校长点赞!


  4.27:飞抵温哥华


  温哥华与北京时间相差9个时区,平时上海飞温哥华一般需要10个小时左右,而这次我们在上了飞机后,在跑道上快要起飞时,通知飞机电脑系统故障,飞机开回维修了2个多小时,弄得我们好紧张。这样我们到达温哥华共花了13个多小时。飞机刚降落机场,广播里立即传来消息,说本次飞行是负责本次航班的机长人生最后一次为加航飞行,这次飞行后即宣布完成37年的飞行工作,光荣退休了。为表示祝贺,机场架起水柱,喷洒于飞机两翼(一种专门仪式),机舱内响起热烈的掌声。看来,飞行前的电脑故障我估计不一定真实,倒可能是老机长为了确保人生不留瑕疵而精益求精反复检查。但愿我的推测是对的。虽然在飞机上坐了这么长时间,受老机长故事的感染,似乎冲淡了我们的一身倦怠。


  我们的住处离机场很近,一会就住进了宾馆,当地时间才下午一点多。虽然非常疲惫,但为了倒时差,让晚上能够睡得着睡得香,我们合肥几位吃过午餐居然逛了附近的大超市,并参观了此次活动的组织方——远播教育集团温哥华分公司。

  

image.png

  参观远播教育集团加拿大分公司


  温哥华分公司的负责人邹总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全家定居在温哥华,除了简单介绍了远播教育外,邹总还介绍了加拿大的个税和诚信体系情况。一万九加元(相当于人民币9.5万元)为个税起征点,最低从15%起征,最高达到47.5%. 加拿大最低工资每小时10加元,总理拿最高工资,税前40万加元。加拿大的个人所得税占国家总税收的45%左右。个税采取个人主动申报的方式,但每月抽查率在10%,如果被抽查到有隐瞒作假情况,将受到10倍以上的罚款,并将会被连续10年检查个税的具体缴存情况。更狠的是,作假情况会进入个人信用系统,其他行业均能随时查到,在出入境、找工作等方方面面受到影响。一次失信,代价巨大。加拿大干什么事一般都要出示个税情况证明,否则寸步难行。其实,现在我国已经具备了这种诚信体系建立的技术条件,但制度条件可能还需很长一段路要走。


  4.28:游览温哥华岛


  温哥华岛在来加拿大之前,我并不了解有这么一个傍依加拿大西海岸的大岛,相当于台湾那么大。我们坐游轮约一个半小时到达。岛上也是地广人稀,人口不到10万,主要聚集在维多利亚市,约8万人。温哥华岛是加拿大的一个旅游养老的地方。


  我们一行主要游览了Butchant私人公园,途经维多利亚市政府和维多利亚大学。


  Butchant公园原来是一个废弃的采石场,一位商人以低价买下后,经过几代人的持续投入,如今已成为加拿大一处著名的景点。置身其中,花团锦簇,美不可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案例。以极低的价格买进,坚持长期投入,现在持续不菲价格招揽游客。不得不赞赏公园当初主人的慧眼和情怀。

  

image.png

  花花世界


  维多利亚市政府只有一栋矮小的楼房,门前草坪很大,维多利亚女王的塑像很是庄严,远视草坪边上的大海,似乎在告诉人们海那边强大的势力。


  维多利亚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在加拿大排名靠前,在校生1800左右,校区与草坪树林融为一体,我们的中巴车几分钟便穿行而过。毗邻大学的是一处富人区,独立屋(我们称为别墅)之间空隙很大,草坪开阔,面向大海,一片静谧。加拿大对老百姓施行高福利和高个税制度,贫富差距不大,大部分老百姓住的房屋相当于国内的别墅,只不过房屋面积、质量、位置以及周边环境有差异而已。买不起房子的穷人住在政府免费提供的公寓,相当于国内的小区房。


  从酒店到港口以及在岛上留意周边,加拿大几乎满眼绿色,森林面积40%以上。但路边的绿化比起中国道路两边的错落有致,显得粗糙了一些,也没有英国的精致。不过,加拿大的空气质量忒好了,一路上两个细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渣土车上是蒙着特殊遮挡布的,也不像国内渣土车装得那么满;公共汽车的尾气管不是在车尾巴地下,而是装在车顶上。同行的一位汽车专家说,这种安装有利于尾气散发,有利于地面空气净化。

  

image.png

  蒙着布的渣土车


  晚上住下后,9点左右一个人出去走走,一个多小时居然就碰见三个人。大街上的沃尔玛等商场都已关门,空荡荡的街区似乎有点阴森恐怖哈。这是不是就如一位同行说的那样,加拿大是好山好水好寂寞啊。对于我们这些中国来的人,耐得住寂寞不是容易的事哦。


  4.29考察维多利亚苏克高中教育


  今天考察了三所学校,主要是两所高中,顺便看了一所小学。


  上午9:30开始,苏克教育局负责国际教育的负责人全程接待了我们。考察了两所高中。重点是第一所高中。


  与去年九月份英国学校考察不同的是,两所学校校长都没有出面(第一所中途碰见校长,仅招手嘿一下就去干自己的事去了),可能是与加拿大教育的公办体制有关,教育局全权代表学校了。但两所学校的校长都没有接待我们,好像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感觉似乎缺了点什么;相似的是,会议室接待介绍。没有欢迎标语,没有茶水,没有PPT,仅有不到五分钟的简短介绍(加翻译)。尤其突出相似的一点是,让我们提问。而我们好像也不习惯刚一见面还没热场就提问的方式。或许我们的访问功课也没做足,提问的很少。虽然对方很随意,甚至介绍时全程是半个屁股坐在桌子上。不过,通过介绍,我们了解到,第一所高中850名学生,60名国际生,25名中国学生,30个行政班;第二所高中1200名学生,中国学生80多名。加拿大基本上是公立教育,国际教育作为产业化来做,可以起到丰富经费的作用,也与他们国家移民政策密切相关。

  

image.png

  温哥华教育官员随意的介绍


  两所高中的硬件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外观上就只是一栋楼,完全钢构框架结构,都是三层。走进去,教室、图书室、篮球场、健身房、食堂、休息厅、办公室等功能区相互通联,融为一体。仿佛进入万达购物娱乐城的感觉。教室大小不一,排放甚至杂乱,不同功能的教室风格各异,学生厨艺教室、木工教室、服装设计、汽修等教室让我们大开眼界,文化课教室甚至有玻璃墙相隔相连,两位老师共同上课,这背后的备课难度难以想象。楼顶也被充分利用,楼顶篮球场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可升可降的篮球架设计匠心独运。这种学校建筑的设计与我们的学校有两个显著不同:系统观,非标准化。把教育的过程在一个系统内考虑,充分体现方便教学、方便学生学玩吃休的全过程,方便全面“走班”的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大大节省了师生时间,提升了空间利用率;两所学校虽然都是这种建筑模式,但内部功能区的设计迥异。体现共性,突出个性。这种学校建筑思想,很值得我们借鉴,但遗憾的是我们学校建筑的统一“标准化”裹挟了我们的思维。

  

image.png

  自然野趣的校园


  我们没有走进课堂,对他们的课程设计等内部教学没有深层了解。游览教室,教师上课有坐在桌子上的,有坐在椅子上的,有停下上课与我们打招呼的,还有打着手势示意拒绝我们拍照的;留意课下,学生有坐在走廊上的,有一转身进入旁边图书室的,有立即走进健身房的,也有卿卿我我打情骂俏的……用我们的标准看,教师要挨批,学生被处分。自由自在的似乎心不在焉的教与学的状态,让我们这些平时善于“指手画脚”教育者们,不知作何评价。

  

image.png

  音乐课堂


  下午顺便看了一所小学,100人左右。进入学校得过一架简陋的斜拉索木板桥,学校操场不是塑胶的,草坪也不怎么齐整,操场周边有坡有树,据介绍,学生课间经常爬树。教室墙壁的一侧尽是书橱,课桌均是小组围绕圆圈摆放。看到音乐老师上课时,把桌子拉到墙角,便于学生跟着老师伴着旋律边歌边舞;美术课,学生坐在地板上,跟着老师圈圈画画;电脑课,我看学生们好像玩得很开心。没有人给我们介绍,仅仅看看作罢。从建筑到内饰,没有介绍的游览,不知苏克教育局的这种安排要向我们展示什么。


  4.30游览温哥华


  今天主要是游览温哥华。主要游览了两个公园,都在海边,美不胜收,具体可以百度,呵呵。在我看来,比起国内名胜除了天很蓝之外,没有什么可以说道的。而温哥华的古迹几乎没有。


  与华人地导聊天,略知一二书上没有尽说的。加拿大是全民免费医疗。这依附几个条件:空气质量,温哥华的pm2.5一般只有零点几,很多地方中国人过来会“醉氧”,据说只要对着汽车尾气大吸几口就会立即清醒哈;加拿大鼓励全民运动,长跑等全民运动经常开展,我们看到公园里到处是跑步、骑车者,政府对运动给予专项补贴;十分注重保养保健,加拿大保健品非常丰富,保健品划归医药系统管理;并且,加拿大医生比较“抠门”,一般不会轻易给病人开药住院。就是说,在地广人稀的加拿大,政府对疾病预防是放在战略高度的。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加拿大把生物制药生物科技放在国民经济的非常重要的地位。多伦多等世界著名大学都把医疗作为核心学科,华人很难选择上医科,为了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华人等留学生是不允许进入的。日本、美国甚至新加坡、台湾的医疗学科及社会医疗事业,让我们这个大国实在应该反思借鉴。这两天国内的魏则西事件在加拿大不可能发生。


  温哥华是加拿大华人最集中的城市。《北京遇上西雅图》大部分在这里取景拍摄。温哥华加入加拿大联邦前,连接东部穿过落基山脉的铁路,几乎是华工用血和泪铺设的。最苦最难的活都是华工干,而薪水只有白人的三分之一。华人为这条纵贯加拿大东西的铁路失去了四千多条生命。可以说,没有华人,就没有现在的温哥华。虽然加拿大政府现在推行所有民族人种平等政策,但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 华人至今在温哥华几乎没有议员。导致加拿大为吸毒者提供公开吸毒地点设在温哥华的唐人街。据说,加拿大议会通过为吸毒者提供固定地点这个议案时,为选择具体地点时吵得不可开交,最终确定在唐人街,因为争论时,没有华人议员站起来说话。华人现在遍布世界各地,但总体参与政治热情低,难以融入当地主流社会。


  温哥华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雨季,几乎每天都有雨水,最低温度达零下15度的阴冷潮湿的漫长雨季,使这个地方的老百姓身体和精神上不同程度上留下印记。孩子易缺维D,老人易患关节炎,年轻人据说有三成左右有抑郁症。这种现象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为什么温哥华推广全民运动,全民重视医疗保健。4月中旬开始进入夏季,这个时候最能展现温哥华活力和休闲的风采。游览公园时,遇见一群中国老人,正在进行文艺表演。其中一位老太太演唱的《我爱你,中国》吸引了我,老人非常投入,很享受自己的演唱,从她全白的头发来看,老人家至少70岁了,能够声情并茂地演绎这种高音,表现出相当的艺术功底。我禁不住用手机拍录了下来。这个年龄,身在异乡,演唱自己祖国的歌,没有浓烈的思乡之情,是不可能的,老人眼中泛起的泪花已经足证。出公园时听同行的一位校长说,演出队伍中居然有一会是他父亲的同学,曾在国内一所著名中学担任校长。世界有时显得真小啊。

  

image.png

  华人联谊会


  温哥华的房子这几年也是飞涨,原因是:中国人来了。加拿大对外来投资买房不设条件,近几年华人投资房产频繁,使得加拿大一线城市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剧涨。据说,加拿大现在也出现了“学区房”,就是中国人炒出来的。


  然加拿大的土地广漠,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出口国。但是,开发商想买地建房却并非易事。加拿大的农业用地掌握在农协手中,农协权力很大,为了保护农业地位,保护自然环境,政府和开发商只有经过艰苦的谈判,才有可能取得土地用来开发建房。据说单纯买地进行农业耕作不难。但必须实实在在的进行农业生产,否则地就会被收回。近来不少中国人过来买地,并在买的地上建房自住(只给自己住是可以的)。不过,加拿大农业种植容易(都是肥沃黑土地)卖出去难,一是农业标准化要求高,二是要在种植前做好营销合同,否则卖不出去。


  5.1:飞抵多伦多


  上午吃过早饭就赶往机场,办完一系列登机手续,下午1:00坐飞机前往加拿大东部城市多伦多,也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居然飞了五个半小时!加拿大的“大”可见一斑。温哥华临太平洋,多伦多靠近大西洋,中间相差3个时区,所以下飞机时,多伦多时间是晚上近九点了。而飞机居然没有提供免费午餐,下飞机当地时间太晚了,正规餐馆全部关门了,大排档是没有的,呵呵。温度只有六七度。我们一行近20人只得进麦当劳充饥。而这时的麦当劳人满为患,好不容易才能排队弄到汉堡包,饥肠辘辘时会饿不择食的。今天一天:赶、累、饿、冷。


  

image.png


  充饥麦当劳


  5.2-3:游览尼亚加拉大瀑布、千岛湖,逗留渥太华国会山


  这两天主要是游览自然风光。


  5月2日游览世界著名大瀑布尼亚加拉大瀑布。从多伦多来回坐车约5个小时,中间几个小时购物,由于尼亚加拉瀑布旁边的购物中心的商品品牌影响力不怎么样,同行的购物热情不高。

  

image.png

  尼亚加拉大瀑布


  5月3日从多伦多前往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中途午餐后游览千岛湖,坐船约一个半小时。这个千岛湖比起浙江省的千岛湖,突出体现出湖大、面广、岛多的特点。尤其是岛上的建筑,几乎每个岛上都有建筑,大小不小,风格各异,甚是美观。我们游览的这段属于安大略湖,湖那边就是美国,我们的手机信号一会显示加拿大一会显示美国。


  一个半小时后重新上路,到达渥太华仅路上花了近五个小时。真正体验了一回“上车就睡觉、下车就撒尿、到点就拍照”的过程感受。让我们颇感意外的是,一路上大巴车非常颠簸,腰颠得难受。国内的高速公路绝对没有这种情况。据司机介绍,加拿大的高速公路修的时间很长了,投入维修得需要议会批准通过。但只要没有大问题,还能使用,议会一般很难通过。不像国内,高速公路修的时间晚,维修程序简单。加拿大的公共实施投入、维护的程序很复杂,这样一来效率就变得很低。据说同样一段公路,中国的速度是加拿大的6倍左右。看来,程序与速度天生是矛盾的。中国速度世界瞩目,但中国问题也是世界上少有的。一路上车子不少,而我观察,日本车居多,估计一半以上。中国产品很难见到。中国的世界品牌还很少,品牌是需要慢慢沉淀的,速度可能与工匠精神是冲突的。


  加拿大太大了,比中国大但人口只有中国的四十分之一。自然风光很多,原生态景观超多,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司机说,要找到感觉,至少得半年不断游走,否则很难触及它的原貌。


  途中,顺便经过了一所大学,皇后大学。这所大学比维多利亚大得多。没有专门介绍,直接感受,校园巨大,一望无际,满是草坪。

  

image.png

  一望无垠的校园


  到达渥太华时,在国会山门前闲逛了一会由于之前没有与他们专门联系,临时过来是不让进去的。国会山没有什么可看的,草坪实际上很美,但看多了也没有什么感觉了。渥太华是加拿大的首府,就像美国的华盛顿一样,是加拿大的政治中心。为什么政治中心建得这么远呢?据说加拿大刚建国时,居民主要是英国和法国人,大部分居住在东北部的多伦多、蒙特利尔和魁北克,政治中心的选择各方利益难以平衡,经过多次争论推搡,最终确定在现在渥太华这个地方,当时是不毛之地,国会大厦建在一个养猪场旁边,每当议会开会时,猪圈散发出来的味道在会场弥漫,所以那时的会议开得短,效率奇高哈。


  5.4:参观安省教育局


  上午九点多,我们一行来到安省教育局管理下的一所高中。相比温哥华岛的学校参观,今天对方的接待可谓高大上。教育局的负责国际教育的几位官员及学校校长等出面接待我们,个个西装革履,有会议室PPT讲解,有矿泉水,有礼物,有午餐,有作客他乡之感,似乎减轻了昨天一天长途颠簸的一身疲惫。问同行的一位领导为什么温哥华那边接待那么随意,他开玩笑地说,因为那边华人多,有点嘈杂,当地人对华人不待见,不知是否如此,呵呵。


  学校接待很别致,从教育局官员采访中国留学生开始。通过彼此一问一答,我们了解到,这位来自上海的高中生认为加拿大大学在世界上非常优秀;选择法语学校是因为他认为法语是一门优美的语言,在国外招工作相对容易一些,这是一种错位选择;这位学生住在寄宿家庭,寄宿家庭是其学习和生活的重要部分,在寄宿家庭必须讲法语,经常参加寄宿家庭的诸如故宫活动、志愿者活动等活动,融入寄宿家庭,不仅涨进自己的法语水平,而且体会到法语文化;法语学校的国际生少,一般必须和加拿大学生一起参加游泳、弹琴等,足球赛和万盛节等活动,这相对中国学生比较多的英美等国家,减少伙伴依赖,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学校上午九点上课,下午三点二十放学,每天4节课,每节课75分钟,中午一个小时休息;一个班20-30个人,走班制,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少;国内初中毕业的水平可以支撑这边上高中;生物化学物理放在一起,属于科学课,一个学期三次考试。这里国际学生比较多,亚洲的日本、韩国学生多,中国学生比较少。

  

image.png

  中国学生谈留学生活


  接下来是安省教育局的几位官员分别作了一些介绍。安省是加拿大的一个法语省份,我们到的这个教育局学区面积相当于瑞士国家大小,从幼儿园到高中有40所法语学校。我们到的这所高中(行程介绍中没有提及具体高中名称,随行翻译我们记不准。上下文同。)和本省的其他高中装备很完善,教室、办公室等装修体现绿色意识,注重环境课程及保护,是全球唯一的ISO认证的学校。课程体系完善。教育质量水平在全球排名第八。其组成部分丰富,要求多。安省的5所学校可以提供国际性特色IB课程,鼓励学生自己学习,不强制。A省证书和IB证书,国际性高中认证学分,可以作为申请大学的一种依据。ESL课为国际学生帮助的,不计学分,但对国际学生非常有用,与学生、各科教师保持密切沟通。帮助国际学生语言上的不足,给刚进校国际生进行语音测试,给在自住家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语言上的帮助。安省课程体系是独立的,并且一直进行不断的完善。课程设置灵活,有很多技术性课程和服务性课程,过程中可以去专科学校学习,自己学习课程完成学分。有的课程是与大学合作开设的,在高中取得的学分大学时给予认可。幼儿园到六年级为一个学段,初一到初二,国内的初三到高三为一个阶段,高中完成30学分,并参加40小时社区服务才能拿到毕业证。


  有两点让我很有感触。一是学校开设学生成功学课程,主要就是给学生做免费辅导,有专门的老师给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做学生的学习导师。帮助国际学生尽快融入。很多种帮助方式,如反馈式、自我评价。并把这些信息传递给科任老师,方便老师改进教学方式。另一个是,学校在特殊教育方面很重视,学校会针对有沟通障碍、阅读障碍、视力障碍等在我们看来这些学校中普遍存在的“特殊群体”给予帮助,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安静环境才能进入状态,学校就会帮助提供安静环境,有的学生阅读速度慢,写作能力差,学校安排老师帮助指导方法技巧,有的视力弱,学校提供阅读器等技术上的帮助,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可以在教室课桌上安装同步显示屏……尽力做到让每位学生不掉队!学生的学习生活等细节记录在某种“档案”,方便学校采取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特别感动的一点,学校专门为一个有听力和视力障碍的中国学生专门配备了辅导老师,在学生全程提供帮助。学校在带领我们参观校园时,我们一路拍照,但当我们对着一群智障学生课堂拍照时,遭到科任老师的强烈反对。我们非常尴尬,虽然我们之前并不知道这群学生是智障学生。这回应了我们刚刚进校门时的惊奇,男女厕所外面夸张的男女巨幅差别图案设计,原来是方便这群智障学生如厕的。

  

image.png

  学校为智障学生做厕所标识


  学校建设在相对偏远的地方,周围没有我们的所谓学区房,也没有其他住宅区。学校建筑设计与温哥华地区的相似,周围停满了汽车,据介绍不少是学生开的,加拿大允许满16岁即可开车。校区不大,但外边的操场可以用“巨大”来形容。


  5.5:参观Upper教育局


  今天一天安排考察安省Upper教育局,并参观辖区一所高中。


  Upper教育局的接待最正式,与安省教育局相比,不仅有会议室PPT讲解,有矿泉水,有礼物,有午餐,还有笔和本子,每人给一份非常详细的接待时刻表,午餐还有水果和热汤,汉堡包做的也很精致。而且,教育局局长亲自出面致辞,让我们有点小激动。据主持人介绍,局长不是上面任命的,是同事民主选举的。前后有8位领导、专家分别从不同方面把Upper教育局所辖区域的基础教育情况作了介绍讲解。通过讲解,了解到其中几位与中国的“关系深厚”,有的来中国十几次,有的亲戚与中国人结婚生子。


  其中两位的讲解印象深刻。一位是英语教师,主要介绍如何帮助尽快地融入到加拿大的语言环境中。针对国际学生,在寄宿制度的预防机制、针对不同学生采取量身定制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成长改善计划、引导学生敢于表现阐述的语言训练教法等方面的工作作了详细讲解。另一位担任过五所学校的校长,去过中国很多地方。他介绍安大略省有74个教育局,4000所小学,7.5万名小学教师,5285名小学校长、副校长,919所中学,2047名中学校长、副校长。220亿加元(人民币约乘以5)年预算为安大略省公立教育投的。Upper教育局有74所小学,1200名教师,23所中学,700名教师50名校长、副校长,K12有26800名学生,预算3.5亿多加元。他还介绍了政府换届后本地教育的重大调整,加大了教育投入。并着重介绍了在线教育情况。为了帮助每位学生成功(开设成功学课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在线教育平台,为学校服务内容主要是提供网络课程,弥补学校课程的不足;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帮助,学生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与教师在线交流、在线求助,教师可以快速反馈。这些为学校和学生提供的在线教育,都是免费的。在线教师由政府统一安排、统一管理。

  

image.png

  英语教师介绍语言教学


  下午在教育局负责国际教育官员的带领下,参观了SECONDARY中学。学校除了带我们参观了校园,重点让我们根据课表选择不同课程,分组走进教室听一节课。学校领导分工陪同,并给我们提供教室位置示意图(虽然学校不大)。我和两位校长选择听的是社会学和哲学,这两学科是作为一门课来设置的,学校校长和翻译陪同。这门课每节课设定75分钟(加拿大每门课的时长是不同的),我们听了30分钟。其实谈不上“听”,不可能句句翻译,主要是看,并能和校长、课堂教师随时交流。教室属于教师的,学生走班。

  

image.png

  教育官员介绍互联网在线教育


  说说我“看”到的这半小时的课。这半小时的课可以用“四无四有”来概括。“四无”:一无黑板讲台;二无形象。教师在教室是窜来窜去的,或许这么形容不恰当,但很形象,因为这位教师不是走正步的,一会走直线,一会是退着走的,一会蹲着,一会坐在学生桌子上,一会窃窃私语,一会激烈探讨,全无我们所谓的师道尊严;三无讲课过程。我们上课讲究起承转合,开始-过程-小结,以教师讲为主,适当提问探讨。这位教师的课堂像我们的自习课,他不讲课,也没有教材,主要和学生聊天;四无纪律。课桌随便摆,每个教室课桌摆的都不一样,学生随便坐,有单独坐的,有分组坐的,有在拐角好像旁听的,有着正装的,有穿短裤穿拖鞋的,有看手机的,有看电脑的,有说笑的,有讨论的,有和教师讨论的,还有揪着陪我们一起听课的校长热烈讨论起来的,而校长也乐于参与讨论。“四有”:一有主题,与这位教师交流,他们的课堂主要就是交流,按照课前预设的主题,学生课下查资料,课堂与同学交流,与教师交流,形成对这一主题的认识;二有见解。学生好的观点、认识、思路,拿出来分享,张贴于教室墙壁,这个教室四周几乎被贴满了;三有发散。这门课没有固定标准的所谓权威的框框条条,是门极具发散思维的一门课,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队社会问题的认识、辨析。所以,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提供思维方法、训练方法以及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的提供分享;四有压力。学生课前要做查阅资料等大量工作,否则课堂不能交流,不能分享,不能深入。教师不占有“制高点”,也不能驾驭组织的。


  这种“四无四有”真是颠覆了我的课堂观哦。

  

image.png

  最丰盛的考察接待

  

image.png

  SECONDARY中学

  

image.png

  教室墙壁贴满学生作品


  5.6-7-8:当地时间5月6日上午九点开始从宾馆动身,13:00坐上飞机,飞机经过加拿大北方,过北冰洋,穿俄罗斯北部进入中国,到上海前后花去14个小时!到上海是北京时间下午4点,晚上转飞机到合肥,到家是5月8号凌晨近1点。时差原因,到国内白天,正是那边的晚上,前后跨3天,约30小时无眠。


  小 结


  不到10天的拉行,对幅员辽阔的加拿大谈不上能够提炼出什么独特的感受和评论,如果有,百度可能更为权威和具体。呵呵。抛开任何资料,仅就我看到的和听到的,与考察内容密切相关的,小结一下,挂一漏万,粗浅一说。


  一、“以人为本”教育思想不是口号,随处可见。


  每所高中校舍均是一体化设计,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健身房、食堂以及健身房等,就在学生身边,相互通行只需要一个转身即到,体现出一切便利学生的设计理念。国内的这些建筑一般都是分开独立成栋的。尤其是中学图书馆,即使学生有时间也要走不短的路,还要经过一些程序,显得很麻烦;还有实验室,我们见到他们的理科实验室与教室是放在一起的,教室的前面一半是课桌,后面一半是实验室,这种设计在我们来说简直难以想象。国内的尤其是如我们安徽这样的省份,高中的图书馆和实验室基本上都是摆设,既不顾高中高考压力学生没有时间进图书馆学校不做实验这种普遍的现实实际,更不会考虑便利学生的人性化设计,浪费了大量钱财,国家教育硬件投入标准化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资源错配现象普遍,教条主义盛行。还有,到国内一些名校参观,一般会被带到表明该校辉煌历史的校史陈列室,到这里看不到,他们的校史基本上都贴在校舍走廊内,这里的教职工和学生时刻感受到学校的历史和文化,体现出学校各类教育要素融为一体的教育观。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一体化的校舍、图书馆、实验室与教室设计


  另外,加拿大虽然实行严格的法治化管理,但也处处体现人性化,不搞一刀切极端化,比如前面提到的公开固定地点设立吸毒室;匪夷所思的是,司机居然说加拿大允许他这样的大巴司机可以喝一杯啤酒!这种承认人性的恶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约束的做法,值得我们思考。比如我们的教育体罚规定,黄赌毒治理,一方面大量存在,一方面不承认又治理不了。


  路上经过多伦多地区的密西沙加市,司机说这个市的市长是位老太太,市长干得好,连任30度年,今年93岁了,每天开车上班。是体制好呢,还是她身体好呢?


  二、对专业技术的重视,不是写在书上,而是无处不在。


  不得不提的移民政策。加拿大是个移民国家,每年移民30万是他们的国策。据介绍,加拿大的移民主要侧重技术移民,吸引留学生移民是主要途径。虽然以前很多国内有钱人投资移民,但由于大量中国这类人移民后仍然在中国居住并在国内进行经济活动,让加拿大经济指标掺入水分,现在加拿大对这类移民进行了严格限制。中国要求移民的数量每年都在增长,但由于加拿大加强了条件限制,申请被拒的和等待审批的,中国人的数量最大。持续不断的优秀专业人才移入加拿大,出现了人才资源的“马太效应”。


  加拿大把医疗业作为国家的高科技产业来对待,国际生一般是不能就读大学医疗专业的,前面已提过,他们在医疗研究方面非常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加拿大不仅实现全民免费医疗,在普及方面领先世界;在医疗的研究方面更是居领先地位。现在国内出现很多人到日本、新加坡、香港看病的现象,值得我们反思。我们在普及和高端医疗科技方面均大大落后于他们。现在,国内一流学生基本上不选择医科。人才是基础,是保障。

  

image.png

  走廊上的校史


  教师专业化做得比较实。加拿大的中学教师必须取得硕士学位,一般专业本科毕业后如果准备从事教师职业,必须再修两年的教育学,方可取得教师资格证。加拿大没有我们国家专门的师范院校。在学位层次和专业结构上与我们均有很大差异。尤其在专业结构上,我们的师范本科一般仅在初始年级开设教育学、心理学两门公共课,课程体系性差,一般师范院校教授这两门课的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往往好像也不高。考试随意,马虎过关即可,学生到大学毕业时一般都忘得差不多了,我们在“教师专业性”这块有名无实,难怪很多人不承认中小学教师是专业技术人才。

  

image.png

  

image.png


  加拿大要求从事教师职业的必须专门学习两年教育学(包括心理学等)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接受系统的专门训练才能当教师。相比之下,我们的师范教育很随意,有点假大空,教师专业化得不到普遍承认是有现实原因的。


  加拿大的资源性福利和制度性福利,在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资源真是丰富,但看不到浪费。


  国内大小宾馆均提供一次日用品,加拿大基本不提供,像到英法等发达国家,均不提供,客人自备。加拿大鱼类和野生动物丰富,但保护严格,措施细到超出你的想象(具体可以百度,呵呵)。加拿大虽然地广人稀,但非常重视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得很好,我们从西海岸到东海岸,从南到北,地面一尘不染,天空一片湛蓝。学校开设环境课程,充分利用空间的校舍设计,垃圾精细化分类,等等,无处不体现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中国地广人稠,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在初级阶段可以解释,但巨大的浪费现象令人痛心,有人为的,更有制度性的,比如各领域的资源错配问题。


  四、学做统一是真做,实践课不是摆设。


  让我们惊奇的是,几乎每所高中均开设有烹饪课、木工制作课、汽车修理课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技术课程,这些操作性课程占据的校舍空间大,投入多,器具、材料一应俱全,一模一样,绝不是像国内有的学校拿出来作为摆设的。我们到的四所高中均参观了这些课程,各校的校舍空间、器具材料差别不大。烹饪课程虽然不计入学分,但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学习,而且要会做。我们到的最后一所高中,学校的早餐和午餐全部是学生做的,食堂仅有一位职工,负责场地管理,具体食品全部由学生轮流值日制作,这种做法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木工制作和汽车修理等课程,有的是认学分的,如果考大学继续选择相关学科,高中的学分可以带到大学去。木工制作分类也很细,像造房子、做家具、船舶制作,等等。我们到第一所高中时,有人嘀咕这是职业高中,待看完几所高中得知均是如此时,才打消这种怀疑。我们同行的几位民办教育老板开玩笑说,今天我们能在民办教育领域扑腾,可能正是得益于儿时逮鱼摸虾、放牛赶鸭、爬树潜水这些农村穷孩子所拥有的基本技能呢。


  

image.png


  烹饪教室

  

image.png

  木工教室

  

image.png

  汽修教室


  加拿大的基础教育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种综合素质,并把这种培养衔接到高等教育,连接到生活实际中,培养活生生的人。这种做法正是完整体现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核心观点:教育即生活。我国新课程改革推了十几年了,教师观念似乎有了一点,但被强大的以考试结果为导向的教育评价淹没了。现在正在大力推进的新高考,学生选考,上课走班,录取改革,等等,都是在朝着这个路子上奔。我们的教育部门,教育学者,教育管理者,都非常清楚,虽然现实条件特别是制度条件相距甚远,但也必须闭着眼睛强力推进哦。这种单靠教育领域的单边作战,似乎有点慷慨悲凉。


  五、同行(háng)同行同学,不累。


  和这次同行的这些民办教育领域的大咖相比,我只能算是新兵。所以跟着他们,近距离接触他们,相比考察学习所得,收获更多。

  

image.png

  69岁的郑司长,步履稳健,饭量不少,思路清晰,表达流畅,对国内民办教育的数据倒背如流,对民办教育的现状和未来见解深刻;合肥民办教育的当家人朱局长在如此高强度的体力消耗过程中,每天坚持步行一万步,不服都不行;来自深圳的博士校长毕校长,知识渊博,风趣幽默,关于董事长的“胆大、心宽、肾好”的评价,看似称赞,实是对我们同行董事长身份的民办教育从业者的鼓励;来自富庶广州的两位大姐,谦虚朴实,经验丰富,其中一位居然走访过二十多个国家,佩服;来自昆明的加入新加坡籍的邱女士,活泼大方,对新加坡与加拿大国际教育的独到的国际视野对比,考察往往是学不到滴;来自北京的大海校长负责很多学校的国际教育项目,热情善良,担心打呼影响我睡眠,单独开房间,把房间让给我,好人啊。巧的是,4月30日是他的生日,我 16周年结婚纪念日,缘分啊。晚上大家专门为此准备了蛋糕,感动哦;我们合肥肥西的大老板张总,学校多,项目多,事业大,始终微笑着,全身散发着稳稳的淡定;肥东的陈总,五十左右,五个孩子,从公办学校辞职在汽车领域成为大鳄,又回归投资教育,不到十年办出一万多人的大校,成功跨界,传奇人生。他提出的关于校长必须具备的“三个确实”、“三型人才”素质,令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而一路上远播教育集团可爱的一哥和美丽的大宝全程辛苦服务,让我们踏实开森。

  

image.png

  遗憾的是,对加拿大私立教育现状没有了解,加拿大实行全民免费公立教育,私立教育处于什么地位,占多大比例等,组织方没有提供资料;另外,公立教育教师的动力评价机制问题他们是如何解决的,过程中我提问过,但没有得到回应。而且,教育局与学校处于一种什么状态下的行政关系,也语焉不详。

  

image.png

  《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称赞美国的民主制度,19世纪三十年代,通过对美国漫长的游历,托克维尔说:“我们不是要看大城市和美丽的河流,我们是想尽可能细致而科学地考察庞大的美国社会前进的动力。对此,每个人都在谈论,每个人却都不清楚。”


  是为小结。


XML 地图